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搜尋

研究發展

:::

實驗室名稱:粒線體醫學與生殖醫學研究室

主持人:高淑慧老師

實驗主題: 研發粒線體疾病的分子診斷和生殖科技輔助療程的適用性

1. 粒線體遺傳疾病之分子診斷及鑑定

2. 粒線體疾病之細胞模式建立及分子病理機轉研究

3. 著床前粒線體基因診斷於胎兒基因篩檢的運用性

4. 生殖細胞老化與粒線體基因突變相關性之研究

5. 開發減緩子宮內膜異位及抗沾粘纖維化之生物可崩解性水膠

粒線體是細胞中的重要胞器 (organelle),主要在進行呼吸及氧化磷酸化作用(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產生ATP,以供細胞正常生理功能的運作。近年來研究證實粒線體具有移動 (Movement)、融合及分裂 (Fusion and Fission)、生合成 (Biogenesis) 及粒線體自噬 (Mitophagy) 等功能,並且需要維持平衡狀態。當粒線體功能缺損時,常引發能量供應不足及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 的反應,進而誘導細胞走入凋亡 (apoptosis)、焦亡 (pyroptosis) 或自噬 (autophagy),進而造成粒線體疾病 (mitochondrial disease) 及一些退化性相關的疾病。


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視神經萎縮症(ADOA)因OPA1基因突變,引發粒線體融合及分裂異常,其淋巴母細胞粒線體成碎裂狀。(Shu-Huei Kao; May-Yung Yen, et al.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April 2015, Vol.56, 2269-2278.)

Mitochondrial disease是由粒線體呼吸傳遞鏈發生異常的疾病總稱,其發生可能自細胞染色體或是粒線體染色體(mtDNA)的突變。粒線體疾病大部分會影響多個系統,產生神經及肌肉的病變。其遺傳模式可能是經由母系粒線體DNA遺傳,或由體染色體遺傳。如何進行粒線體遺傳疾病之分子診斷及鑑定著實重要,目前在臨床上利用次基因定序,大量篩檢突變基因; 以串聯質譜法,來檢測代謝性物,仍無法完全解釋其臨床表現相關性或是功能上的意義。因此,粒線體疾病之細胞模式建立以活體細胞體外培養,並輔以能量代謝儀 (Seahorse XFp Analyzer) 進行個人化代謝功能分析,了解細胞能量途徑(carbohydrates、glycogen or fatty acid)是否異常,應證其基因表現之缺損;另外亦可提供疾病細胞以作為藥物篩選平台,進行治療前後之能量代謝表現,以提供病人未來治療之考量。


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視神經萎縮症(ADOA)因OPA1基因突變,其淋巴母細胞粒線體功能異常,氧氣消耗速率 (OCR) 降低,產酸率 (ECAR)增加。(Shu-Huei Kao; May-Yung Yen, et al.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April 2015, Vol.56, 2269-2278.)

生殖細胞的粒線體功能被認為與胚胎生長與著床潛能有非常重要的關係。生殖細胞的老化與粒線體基因突變都被發現會影響胚胎生長與著床能力。如何建立著床前粒線體基因診斷於胎兒基因篩檢,協助病患未來能以生殖科技輔助療程孕育新生兒。


鼠胚胎發育圖。一般當胚胎長到囊胚 (Blastocyst) 時,中間會形成像囊一樣的空腔稱為囊胚腔;內部有密集聚集的細胞群,稱為inner cell mass;而在囊胚四周的細胞群稱為滋養層(trophoblast)。若進行胚胎著床前基因/染色體診斷或篩檢(PGD/PGS),可以囊胚進行。

實驗技術:

  • 粒線體疾病模式細胞株之建立 (mitochondrial disease-model cell lines)
  • 粒線體功能及生物能量代謝分析 (Seahorse XFp Analyzer)
  • 粒線體基因突變鑑定 (Identifica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 粒線體組織切片活性染色 (Mitochondrial histochemical activity stain)
  • 流式細胞儀分析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 共軛焦顯微鏡分析 (Confocal microscope analysis)
  • 電子顯微鏡分析 (TEM analysis)
  • 即時定量 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 小鼠超排卵及卵細胞收集培養 (Superovulation and oocyte collection and culture)
  • 小鼠胚胎收集及培養 (Mouse embryo collection and culture)
  • 小鼠體內及體外著床分析 (In vivo and in vitro embryo implantation)
  • 子宮內膜異位模式小鼠 (Endometriotic mouse model)

 

:::
最新消息
系所公告
活動與演講
招生訊息
獎學金公告
徵才訊息
系所簡介
學系特色與歷史
博士學位學程介紹
歷屆主任
行政團隊
核心能力
系所位置
檢驗醫學部
師資陣容
專任師資
兼任師資
榮譽教授
客座教授
博士學程兼任師資
博士學程合聘專任師資
行政教師及人員
研究發展
醫技特色研究團隊
腫瘤基因調控-梁有志
基因剪輯抗癌-李嘉華
粒線體與生殖-高淑慧
高通量多體學-林榮俊
神經退化標誌-林詠峯
抗體及融合瘤-楊沂淵
生技產品轉譯-林景堉
生技產業橋接-劉俊仁
免疫治療研究-劉兆蓮
肝臟疾病研究-廖宜真
癌症免疫工程-潘玟伃
課程資訊
特色課程
學士班
碩士班
博士學程
國考資訊
職涯發展
招生資訊
高中專區
學士班
碩士班
碩職專班
學碩一貫(4+1)
雙聯學位(4+1+1)
博士學程
國際學生
國際交流
國際合作機構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GSU)
美國亞特蘭大兒童醫院(CHOA)
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TMDU)
日本北海道大學(HU)
日本九州大學
捷克科學院
辦法規章
學士班表單
碩士班表單
博士班表單
教育訓練
學生專區
新生
醫技系學生會
生技營
校友專區
校友會活動訊息
校友會簡歷
校友會章程
校級傑出校友
校友會活動花絮
活動花絮
職涯發展
醫檢師
國際醫檢師
出國進修
公職人員
司法人員(鑑試人員)
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化學鑑識組、醫學鑑識組)
胚胎師 (胚胎技術員)
細胞治療師
臨床試驗專員
生技產品專員
生技產業業務
研究助理
繼續升學
專利師
後西醫後中醫
聯絡我們